第3章 最初的人類
作者:[美]亨德里克·房龍
發布時間:2023-06-12 18:23:57
字數:1606
史前的人類可以為自己制造需要的工具了。
早期的人類不知道時間是什么,他們從來不記錄生日、結婚紀念日或者悼亡日等一些有意義的日子,他們也不理解什么叫日、月、年。但是他們找到了一種普遍的規律——季節的變遷。他們發現,經歷了寒冷的冬天后,溫暖愜意的春天就不遠了;伴隨著春天悄悄地離開,炎炎的夏日就來了,樹上的果實飽含甜甜的漿汁,野麥穗迎風招展,等待他們收割;然后夏天結束,秋天的陣陣狂風會卷走樹枝上所有的葉子,一些動物早已為漫長的冬眠做好了準備。
這時,發生了一件不同于以往的恐怖事情,它與氣候有關。溫暖的夏日姍姍來遲,甜美的果實無法成熟。而那些曾經綠草如茵的山頂,現在卻被一層厚厚的積雪所覆蓋。
后來的一天早上,一群野人忽然從山上沖下來。他們看起來與住在山腳下的居民有很多不同點,他們骨瘦如柴,看起來就像餓了好幾天似的。當地的居民聽不懂他們嘰嘰咕咕的語言,可是看他們的樣子,好像是在說自己想吃點東西。當地的食物不夠同時養活當地的居民和新來的人,可是過了幾天這些人還是賴著不走,于是,一場可怕的戰斗就這樣發生了。人們相互撕咬,近乎瘋狂地進行肉搏。有的全家被殺死,存活的人就會逃回山區,死在下一場襲來的暴風雪中。住在森林里的當地居民也嚇壞了。現在,白晝越來越短,而夜晚卻又變得極其寒冷。
最后,在兩座高山之間的裂縫中,出現了許多綠色的小冰塊。它們迅速膨脹,變成巨大的冰川,沿著山坡滑落下來,把巨大的石塊推到山谷中。在雷鳴般的巨響中,夾雜著冰塊、泥漿和花崗巖,呼嘯著席卷過森林,許多人還在睡夢中就遭到了滅頂之災。百年的老樹齊腰折斷,倒在森林的熊熊大火中。隨后,大雪也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。
綿綿不絕的大雪下了好幾個月,植物都凍死了,大群的動物逃往南方,尋找溫暖的太陽。人類背起自己年幼的孩子,跟著動物一同踏上了逃難的旅程。但是他們走路的速度比那些用四肢奔跑的動物慢得多,嚴寒卻毫不留情地緊跟其后。他們不得不迅速想出解決辦法,否則只有死路一條。事實證明,人類更情愿開動腦子。在冰川紀,有四種情況給人類帶來了致命的威脅,他們最終想出了對付所有困難的辦法,使自己幸免于難。
首先,人類必須懂得穿衣服能夠抵御寒冷,否則只能凍死。于是,他們學會了如何制造捕獵的陷阱:挖一些大坑,在上面鋪上枝條和樹葉,一旦有熊和鬣狗掉下去,他們就用石塊砸死它們,用它們的毛皮做成大衣。接下來就是解決住房問題,這似乎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。許多動物都有睡在黑乎乎的山洞的習性。現在,人類也模仿著動物的樣子,他們把動物們從這溫暖的巢穴中趕出去,自己住了進去。
可是即便有厚厚的毛皮大衣穿、有溫暖的山洞住,這樣惡劣天氣對大部分人來說也是非常寒冷的。老年人和小孩會成批地凍死。這時,有一個聰明的人想出了用火御寒的主意,他想起來有一次在森林里差點被火烤死的事。那時,對人類來說火是一個兇險的敵人。可是面對冰天雪地,火能變成人類的一個助人為樂的朋友。這位天才把干枯的樹干拖進了山洞,在一棵著火的樹上摘下一根燃燒著的枝條,點燃了洞里的枯樹干。熊熊的火光把黑暗寒冷的洞穴一下子變成了一個溫暖宜人的房間。
一天傍晚,一只死了的雞不小心掉進了火堆。開始,沒有人在意這事兒,直到烤熟的雞散發出的陣陣誘人的香味飄進人們的鼻孔時,人們啃了一口嘗嘗味道,這才發現,原來經過火烤的肉食味道要比生吃好許多倍。自此以后,人類便拋棄了長期以來和動物一樣生吃食物的習慣,開始吃熟食了。
慢慢地,數千年的冰川紀過去了。只有那些心靈手巧的家伙們幸存了下來。面對寒冷和饑餓,他們不得不日夜不停地與困難搏斗,受生活所迫,他們發明出各種各樣的工具。他們學會了如何磨制鋒利的石斧,制造**石錘;為能夠安全地度過漫長的寒冬,他們還必須儲存足夠多的食物;他們還發現能利用黏土制成碗和罐子,放在陽光下曬硬后就可以使用。就這樣,給整個人類帶來毀滅性災難的冰川紀,最終卻變成了人類最偉大的啟蒙老師,因為它逼迫人類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