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黄色大片_欧美色播在线播放_免费久久精品视频_久久不射热爱视频精品

金縷曲·簡梁汾[1]

作者:蘇櫻 發布時間:2023-06-12 15:52:00 字數:3373
  灑盡無端淚,

  莫因他、瓊樓寂寞,誤來人世。

  信道癡兒多厚福,

  誰遣偏生明慧[2]。

  莫更著、浮名相累[3]。

  仕宦何妨如斷梗[4],

  只那將、聲影供群吠。

  天欲問,且休矣。

  情深我自判憔悴[5]。

  轉丁寧、香憐易爇,玉憐輕碎[6]。

  羨殺軟紅塵里客[7],

  一味醉生夢死。

  歌與哭、任猜何意。

  絕塞生還吳季子[8],

  算眼前、此外皆閑事。

  知我者,梁汾耳。

  【賞析】

  康熙二十年(1681),顧貞觀以母喪南歸,其好友吳漢槎經納蘭的營救已自“絕塞生還”,即由流放地寧古塔歸來。這首詞大約作于此時。納蘭容若與顧貞觀說話向來是最率性,直抒胸臆,從不拐彎抹角。在這首詞中,納蘭容若一邊勸慰顧貞觀,一邊痛斥污濁不堪的官場,表達了自己抑郁不舒之懷和對不公平的社會現實強烈的不滿。

  “灑盡無端淚”,以“淚”開篇,上一篇“拭盡英雄淚”,這一篇便要將這流不盡的眼淚“灑盡”了。看似沒頭沒腦的一句,實則包含了納蘭容若許多心酸。容若說自己這是“無端淚”,無緣無故的眼淚。也許在別人看來,納蘭容若流淚,還真的是莫名其妙、無法理解。你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,一降生就什么都有了,你哭什么?若是真要給個理由,只能說詞人太過敏感了,流水落花你都要掉眼淚。可是我們認識的納蘭容若絕不會是這樣的人,畢竟容若不是林妹妹。唯有內心真的受到了觸動,悲愴才會郁結成淚珠。即使傷春悲秋,也是因為某情某景**了某處情思。

  因何落淚?納蘭容若下一句給出了解釋。“莫因他、瓊樓寂寞,誤來人世。”我想納蘭容若骨子里是驕傲的,看這一句,他是把自己當作天上的仙人了。讀過容若那么多柔情似水、哀婉凄絕的句子,險些忘了他身上流淌著滿蒙貴族的血液,險些忘了他對自己“德也,狂生耳”的評價。世人都成李白為“謫仙”,這個稱號是賀知章給的,因李白才華出眾;而納蘭容若卻敢自比為瓊樓玉宇中的仙人,不是因為才情如何,而是因為自己的特立獨行。即使在仙界,納蘭容若也是寂寞的,莫非他的性情就連那些遠離世俗的神仙也不能理解?也許是被人世間的熱鬧所吸引,也許覺得那么多人總有誰能懂得自己,于是,他下凡到人間,卻沒想到他與這個地方更加格格不入。一個“誤”字表明了納蘭容若的無奈與怨恨,人世一遭,竟成了他痛苦的源泉。

  “信道癡兒多厚福,誰遣偏生明慧。”老話說得好:“傻人有傻福。”納蘭容若看來也是很贊同這個觀點的,不過卻有種自嘲的意味。都說傻人有傻福,可誰叫我偏偏生的聰明、活得明白呢?只能受苦受難了。聽到這句話,我們仿佛能看到納蘭容若嘴邊的那一抹苦笑。納蘭容若之后的鄭板橋有句最著名的話“難得糊涂”,一直以來被人們當做處世箴言。人生在世,有時候確實不必活得太明白,該糊涂的時候不妨就裝裝糊涂,也許看得少一些,懂得少一些,人就會輕松不少,快樂不少。只是納蘭容若不是鄭板橋,他始終將這個世道看得清清楚楚,愈是透徹,也就愈是痛苦。

  有多少人會像納蘭容若這樣,將功名利祿看作是過眼云煙,又看作身上的枷鎖、累贅。世間之人大都對功利趨之若鶩,即使放棄仕途之路,也都充滿了無奈與不甘,就連陶淵明說出“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”是在仕途受壓抑之后,李白揚言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”也是在做了三年御用文人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之后。而納蘭容若仕途平順,沒有人敢壓迫他,偏偏卻不愿意混跡官場。“莫更著、浮名相累。”看得透徹,活得明白,已經痛苦不堪了,再加一個浮名在身上,真的是要讓人痛不欲生了。

  納蘭容若究竟將功名利祿輕視到什么地步?“仕宦何妨如斷梗。”仕途為官如同斷梗,微不足道。敢說這樣的話,古往今來怕是也沒幾個人。正是因為如此,世人才不能理解,而納蘭容若依然我行我素。“只那將、聲影供群吠。”我堅持我的原則,我堅持我的個性,任憑那些為了功名擠破頭的人對我冷嘲熱諷、不屑一顧。“天欲問,且休矣。”這句話表明了納蘭容若對待“群吠”的態度,容若的前一篇的一句詞正好可以用來注解這句話:“身世悠悠何足問,冷笑置之而已。”

  上闋幾句納蘭容若真是將官場罵了個痛快,也是對顧貞觀的勸慰。從這里面似乎看到了納蘭容若和顧貞觀對仕途的厭倦。文人們多是對做官有著一腔熱忱,懷揣著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,只是他們本身又是清高的、驕傲的,本就很難與趨炎附勢的官場相容,宦海波濤,官場鬼域,也許在經歷了吳兆蹇的事之后,容若與顧貞觀更加厭棄這種污穢。

  下闋轉寫納蘭容若與顧貞觀的知己之情。“情深我自判憔悴。”一往情深深幾許?你南歸奔喪,我與你一樣哀慟,也對你萬分牽掛,因惦念而日漸憔悴,但也心甘情愿。吳兆蹇絕塞生還,我知道你的悲喜交加;官場腌臜混沌,我理解你的忿忿不平。“轉丁寧、香憐易爇,玉憐輕碎。”可憐香草易燃,美玉易碎,蛾眉謠諑,古今同忌,權且不要放在心上。世上有很多我們看不慣的事,我們也會遭遇很多不平之事,若要事事生氣、事事計較,恐怕都要氣死了。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,他們可能無法幫你改變什么,卻不忍看你心生郁結,只能安慰你:“我知道你心里憋屈,可是世道就是這樣,你何苦為難著自己?想開些。”那么請你珍惜,他們都是懂你、關心你的人。

  “羨殺軟紅塵里客,一味醉生夢死。”真羨慕那些紅塵俗世里追名逐利之人,他們不管家事國事天下事,只一味追求醉生夢死,活得真是瀟灑自在。哪像我們,關心民間疾苦卻勞心費力,渴望政治清明卻屢遭迫害,堅守個人情操卻步履維艱。納蘭容若這句話里充滿了諷刺意味,也流露出無可奈何。古人說:“自古英雄多磨難,從來紈绔少偉男。”有時候我想,納蘭容若如果長成一個不務正業的世家子弟我也不難接受,終日游手好閑,糊里糊涂,活得也許真的會容易些,不會命薄如斯了。只是若真如此,這么多美麗的句子恐怕就會消失在我們的眼前、口中、耳邊、記憶里了,心中不免又會覺得惋惜。所以我們一邊慶幸,納蘭容若還是那位濁世佳公子,一邊憐惜,可嘆多情卻被無情惱。真應了容若這句“信道癡兒多厚福,誰遣偏生明慧。”“歌與哭、任猜何意。”我哭、我笑,你們任意揣測,卻永遠猜不透我的心事。這個世上,懂我的人,太少了。“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”。他終究不能活在紙醉金迷中,他終究要在清醒中承受痛苦。

  世上的事有太多,我們能在乎多少、計較多少?晚清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臨行前也高呼:“有心殺賊,無力回天。”納蘭容若與顧貞觀在世俗的淫威下,還是避讓了。“絕塞生還吳季子,算眼前、此外皆閑事。”吳兆蹇平安歸來,使他們此時最關心的事,而至于其他,都是“閑事”,不管也罷。納蘭容若沒有說其中的無奈,也不必說,他相信,“知我者,梁汾耳”。

  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梁汾。”說出這句話,納蘭容若是驕傲的,欣慰的。即使世上有再多不如意,還好有一個知心人在身邊。“知我者謂我心憂,不知我者謂我何求。”不懂你的人,你說再多都是廢話,而懂你的人,不需要你多說一句話,他便能理解你。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……”那個人是誰?你心里有答案嗎?

  【注釋】

  [1]簡梁汾:寫給顧貞觀的信札。簡,簡札、書信。

  [2]遣:使,讓。

  [3]莫更著句:此系勸慰之語,意謂不要為世上的浮名所累。著,同“著”,附著,附加。陸游《卜算子·詠梅》:“已是黃昏獨自愁,更著風和雨。”

  [4]斷梗:斷枝,比喻漂泊無定的微賤之物。這里是指仕途為官如同斷梗,微不足道。石孝友《清平樂》:“自憐俗狀塵容,幾年斷梗飛蓬。”

  [5]情深句:判,同“拚”,甘心情愿之意。此謂對梁汾深情思念,以至形容憔悴,但也心甘情愿。

  [6]丁寧:同“叮嚀”。爇(ruò):燒、點燃。此二句是說香草易于點燃,美玉易于破碎。喻忠良之士易受侵害。

  [7]軟紅塵里客:指熱衷功名利祿之人。軟紅,即紅塵,謂繁華的都市。

  [8]絕塞句:此謂吳漢槎自邊塞寧古塔歸來。吳季子,指顧貞觀之友吳兆鴦(1631—1684),字漢槎,吳江人,為江南才子,被稱為“江左三鳳”之一。順治十四年(1657),以丁酉科場案被告發“舞弊”,翌年三月于京師復試。又以天寒不能握筆致罪,流放寧古塔(今黑龍江省寧安縣)。康熙十五年(1676),顧貞觀作《金縷曲》二首,寄吳漢槎,納蘭見之“為泣下數行”,并決心營救。后經納蘭的努力,漢槎于康熙二十年辛酉(1681)獲釋,得以入關。納蘭另有詩《喜吳漢槎歸自關外,次座主徐先生韻》記之,詩云:“才人今喜入榆關,回首秋茄冰雪間。玄菟漫聞多白雁,黃塵空自老朱顏。星沉渤海無人見,楓落吳江有夢還。不信歸來真半百,虎頭每語淚潺湲。”

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