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姜小沫惹禍上 3
作者:天下霸唱 著
發布時間:2023-06-12 15:40:37
字數:3411
3
姜十五挑來選去,相中東南角一處獨門獨院,把著胡同口有那么三間小房,價錢挺合適??繅ΩL著一棵香椿樹,既可以遮陰,天暖了又有香椿吃。香椿嫩芽兒拿鹽碼上,新烙得的大餅夾上剛炸透的馃篦兒,再裹上點兒香椿葉子,又香又脆,就沖著這一口兒,這房子買得就值!買賣雙方寫文書立字據,一手交錢一手交了房契。姜十五把小院從里到外拾掇得干干凈凈,看好皇歷,選準日子,一家人高高興興遷入新宅。想不到此宅哪兒都不錯,單單不旺人丁,兩口子這幾年緊著忙活,接連生下三個孩子,可是一個也沒保住,再往后大鴨梨懷都懷不上了。姜十五心里別扭:“不孝有三無后為大,老姜家傳到我這輩兒不容易,竟此斷了香火不成?”大鴨梨也著急,光抱窩不下蛋,擱在老年間,這可是“七出”之首,當家的一紙休書給你趕出去,官司打到哪兒都不占理,再加上街坊四鄰風言風語的,那也是好說不好聽。只得入鄉隨俗,按照天津衛的老例兒,去分水娘娘廟拴娃娃。所謂的“拴娃娃”,又叫“拴喜兒”或“抱孩子”。娘娘廟在當地香火極旺,民間相傳,三月三趕廟會那一天,拴娃娃最為靈驗。
當天一早,天剛蒙蒙亮,大鴨梨梳頭洗臉,換身干凈衣服,帶上提前備好的供品、香燭出了門,趕著去燒頭一炷香。進廟拴娃娃的都是婦道人家,可娘娘廟門口總有不少憋著壞的地痞,三個一群五個一伙,趁著上香的人多,哼哼著淫詞浪曲,到處挨挨蹭蹭,專占小媳婦兒的便宜。大早晨的人少,姜十五更不放心,萬一遇上倆無賴,趁著街上沒人指不定干出什么事來。所以他也起了個大早,送大鴨梨去娘娘廟。
那幾天倒春寒,冷風呼嘯,寒氣襲人,給這兩口子凍得夠嗆。走到半路上,見著一個賣茶湯的小攤子,一尺八寸高的大銅壺坐在炭火爐子上,順著壺嘴“呼呼”往外冒熱氣。姜十五出來得太早,還沒吃早點,想買兩碗熱茶湯暖暖身子,捎帶著討句口彩,借賣茶湯的小販之口說句吉祥話。燒香許愿的大多在乎這個。怎知這個小販拙嘴笨舌,不太會說話,只顧悶頭沏茶湯,盛上半碗秫米面用溫水調勻,壺嘴對準小碗,抓起壺把,將一股沸水注入碗中,撒上糖霜、桂花、葡萄干、青紅絲,這就齊了。茶湯本應十分濃稠,小鐵勺插在里面也倒不了,可是剛出攤兒,大銅壺里的水尚未煮沸,頭碗茶湯沖得稀湯寡水,小販連說不行,手忙腳亂地重沏了兩碗。大鴨梨等得心里頭直撮火,埋怨姜十五不該買茶湯,這不是給自己添堵嗎?說什么也不肯喝了,氣哼哼地要走,結果一不留神又把沖茶湯的大銅壺碰翻了,灑了多半壺熱水,得虧沒燙著人。小販不干了,拽著姜十五不讓走。姜十五無可奈何,賠了不是又賠錢,再沒這么不順的了。兩口子一路上慪著氣拌著嘴,磕磕碰碰來到娘娘廟。
姜十五在門口等著,大鴨梨一個人進了廟門。她來得太早,大殿里還沒什么人,慈眉善目儀態端莊的天后圣母老娘娘坐于正中,左邊是天花仙女,右邊有挑水哥哥,其余各位娘娘分立兩側。大鴨梨剛才數落姜十五的時候,簡直是舌頭尖兒開花,見了老娘娘她可收斂多了,一句犯勿的話也不敢說,畢恭畢敬地供上槽子糕大八件,燒上貝子香,點起一斤多重的大蠟燭,跪在神像前磕頭禱告,祈求老娘娘賞一個長命之子,讓老姜家接續香火。自古相沿,拴娃娃不要錢,但是得買香火道人的五彩線繩,看你的心意,一兩個銅子兒不嫌少,給個元寶也不嫌多,反正是心誠則靈。大鴨梨狠了狠心、咬了咬牙,掏一兩銀子買了一根五彩線繩。香火道人接了銀子,低聲叨念:“天后娘娘有靈驗,求福給福,求壽給壽……”
娘娘廟里供著十二位娘娘,有眼疾的去拜眼光娘娘,孩子染上天花痘疹的去拜痘疹娘娘,求個一兒半女的去拜子孫娘娘……大鴨梨誠心誠意地敬神燒香,從前殿的哼哈二將、四大金剛,到后殿的白老太太、王三奶奶,挨個兒拜了一遍,腦袋瓜子都磕暈了。過去講究燒香不落神,倒也沒錯,只不過到了拴娃娃的時候,她有點兒挑花眼了。泥娃娃全在子孫娘娘跟前,大鴨梨仔細一看,子孫娘娘的肩膀上、袖口里、手心上、腳底下,以及桌子底下、椅子邊上,全是各式各樣的泥娃娃,如同到了娃娃山,一個個歪毛淘氣的小胖小子神態各異,舉著糖葫蘆的、拿風車的、拉胡琴的、翻跟頭的、啃香瓜的、念書寫字的……她看哪個都好,哪個都對她的心思,一時拿不定主意,在大殿中轉來轉去。轉到天后老娘娘的神龕前,忽然眼前一亮,神龕角落中有一個憨態可掬的泥娃娃,比子孫娘娘身邊的泥娃娃大出一倍有余,虎頭帽子虎頭鞋,紫衣紫袍,小臉蛋白里透紅,手捧金元寶,身上還挎著彈弓,賽過楊宗保,不讓俏羅成。大鴨梨一眼相中了,嘴里念叨著:“這就是我的兒!”探過身子把五彩線繩套在娃娃的脖子上,抱在懷中剛要走,卻被老道攔住了。
娘娘廟有個不成文的規矩——拴娃娃的要把娃娃“偷”走,不能讓老道看見。其實在殿中看守香火的老道,只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看見也當沒看見,因為他還指望你買他的五彩線繩拴娃娃呢!
老道伸手這么一攔,大鴨梨也蒙了:“我又不是沒買你的五彩線繩,該給的香火錢也給了,怎么還不讓拴了?”老道也是吃江湖飯的,認得這是姜十五的媳婦兒大鴨梨,告訴她說:“拴娃娃你去子孫娘娘身邊找,相中哪個盡管拴了去,這個卻不能動?!贝篪喞嬲J定了挎著小彈弓的泥娃娃,再也舍不得撒手了,給老道來了個不論秧子,急赤白臉地分辯:“不讓在娘娘廟拴娃娃,你還賣哪門子線繩?我可是足足給了你一兩銀子,這個娃娃也在大殿里,憑什么不讓我拴?”老道也生氣了:“你看你這個大嫂子,四六不懂,還窮矯!此乃老娘娘駕前的護法靈官,怎么能讓你拴了去?”說話這時候,進來燒香拜神的越來越多,大殿里都擠滿了。大鴨梨也不能明搶,心不甘情不愿地將泥娃娃放歸原位,可是相中了這個,別的哪個她也看不上了。趁老道忙著收香火錢,她又偷偷拴上那個虎頭虎腦的泥娃娃,用塊紅布裹上,暗暗叨咕著:“沒福的小子坐廟臺,有福的小子進娘懷,姑家姥家咱都不去,跟著親娘把家還!”
且說大鴨梨揣上泥娃娃,頭也不回地出了廟門,隨姜十五回到家中,把泥娃娃擺到堂屋八仙桌上,兩口子越看越喜歡。當天晚上,大鴨梨在泥娃娃面前放上一碗秫米粥、幾個餃子,手拿馬勺磕著桌邊,口中念念有詞:“黑娃娃,白小子兒,跟著爹娘吃餃子兒!”念叨了七八遍,方才撂下馬勺回屋睡覺。
轉天晌午,有人在外邊叫門。姜十五開門一看,竟是娘娘廟的老道找上門了。老道沖進屋來,指著桌上的泥娃娃說:“不讓你拿你偏拿,實話告訴你們,前幾年我在殿中當值,瞧見一道金光降下,正落在這個泥娃娃身上,那是老娘娘駕前的護法靈官顯圣了,你們家小門小戶的擔不住,還不趕緊還回去?”
姜十五兩口子不以為然,跑江湖的還不明白這一套嗎,無非拿話詐我們,想多要幾個錢罷了。雙方爭執起來,調門兒越來越高,誰也不讓誰,最后還動上手了,你推我搡,連抓帶撓,不承想碰倒了桌子,泥娃娃掉在地上摔得粉碎。老道一氣之下拂袖而去,姜十五和大鴨梨也傻了,不知如何是好。
然而過了不久,大鴨梨又懷上了,轉年開春生下一個大胖小子,胳膊腿胖得跟藕節似的,小名叫小沫。兩口子擔心這個孩子養不住,沒給孩子取大號,僅以小名稱呼,又一步一磕地去到娘娘廟還愿,買了十幾個泥娃娃,偷偷放到老娘娘身邊,央告她老人家別把孩子收回去。
眼瞅著孩子一年一年長大,越長越隨他娘,寬腦門,高顴骨,尖下頦,一雙大眼皂白分明,爹娘跟太爺格外地疼,舍不得打舍不得罵。特別是大鴨梨這個當娘的,四個孩子沒了仨,哪個都是肚子里掉下來的肉,只留下一個姜小沫,能不護犢子嗎?
舊時的江湖藝人太遭罪,走到哪兒都讓人瞧不起。姜小沫生來就算半個行里人,得了爹娘兩頭兒的傳授,小曲小調張嘴就來,行里的暗語黑話他也是門兒清。不過姜十五說什么也不想讓兒子再干這一行了,省吃儉用供兒子念書,指望他考取功名,改換改換門庭。哪怕考不上,念上幾年圣賢書,張口閉口“之乎者也”的,聽著也不俗。
可有句老話“七八歲萬人嫌”,姜小沫在七八歲的年紀,不但不好好念書,還成了他家周圍一帶的孩子頭兒,帶著一伙比他年歲略小的孩子,撒尿和泥兒、放屁崩坑兒、踢**門、踹絕戶墳,猴屁股上都得招把手兒,中午去河里游野泳打水仗,晚上上房頂堵煙囪,夜里偷雞拔煙袋,還經常帶領著他手下的小毛孩子去別的地方找同齡孩子打群架,三天兩頭讓別人家大人找上門來。大鴨梨就跟人家磨**、坐地炮。這個護犢子媽要是頂不住,還可以搬出八十幾歲的姜老太爺擋橫。找上門來的都拿這個老棺材瓤子沒轍,只能悻悻而回。可以說他們老姜家這個孩子,小小年紀就成了為害一方、人見人嫌的小混星子。鄰居們恨得咬牙切齒,常在背地里罵:“這個有人養沒人管的混賬玩意兒,長大了肯定是個禍害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