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黄色大片_欧美色播在线播放_免费久久精品视频_久久不射热爱视频精品

開啟西域之行04

作者:[日]陳舜臣 著 發布時間:2023-06-12 17:23:40 字數:2455
  04

  “我們下一站將到達庫車。從庫爾勒到庫車飛行二百六十公里,大約需要五十五分鐘。”我被空姐柔美的聲音所吸引,恍惚中聽到了這樣的提醒。

  天空下,廣闊的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山脈相依。也許是塔里木河的支流,也許是從地下冒出的水又不知何時消失在了沙漠之中,其實,從飛機上并不能看到水流,而且即便是同一道河床,水路也會經常變化,有深有淺也有泛濫的痕跡。河床就像舞動著的寬絲帶一樣縱橫交錯,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奇妙圖案。

  這架蘇聯制造的小飛機確實很有特點,飛行過程中時有顛簸,但機艙內卻沒有配備安全帶,機艙前方顯示屏也沒有“請系好安全帶”或“禁止吸煙”的文字提醒,反而安裝了一個大飛機中都不可能存在的東西——高度計。

  炎熱的沙漠上空,氣象條件不好。高空氣阱現象不少,所以時不時就有明顯的下降感。雖然人并不能感受到氣阱的存在,但高度計卻能迅速感知,數字會發生明顯的變化。總之,這樣的顛簸確實不好受。我覺得在通常情況下,有高度計就更應該配置安全帶——為了將視線從高度計上移開。

  庫車在史書中多以“龜茲”之名出現。“龜茲之樂”——我從地名聯想到了音樂。從古至今,這個地方歌舞名家層出不窮。

  曾有這樣的說法:庫車夏季異常炎熱,晚上也多是持續高溫,令人難以安睡,與其輾轉反側不能入眠,不如徹夜鼓噪音樂做伴,這樣一來,漫漫長夜也就不那么煎熬了。后來,這里的居民就在夏季夜晚手持樂器,載歌載舞地歡愉起來,當地的歌舞音樂也因此得到了長足的發展。

  在《大唐西域記》中,當時的庫車被稱為屈支國。作者玄奘法師如此評價:

  管弦伎樂,特善諸國。

  庫車的候機大廳和庫爾勒的差不多。大廳座椅背上鋪著軟綿綿的藏藍色棉毯,感覺就像舒適的靠墊一樣。我就像坐沙發一樣坐下,不料只聽見“咔嚓”聲,沒有絲毫彈性。原來只是普通長凳上鋪了層棉毯而已,著實不能一股腦兒地坐下去。

  我們原計劃在這里游覽兩天,參觀位于庫車市中心以西三十五公里、坐落在丁谷山上的克孜爾千佛洞(又稱克孜爾石窟)。

  石窟分為幾大塊,總計有四五百個之多。因此,單是規模就完全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,在**更是首屈一指。中國政府也將克孜爾千佛洞列入了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”。

  遺憾的是,我們在烏魯木齊商定此行計劃時,發現通往克孜爾千佛洞的道路正在修建中,目前尚無法通行。千佛洞之行只好放到下次了。

  “オアシス”的漢語意思為“綠洲”。**的產品商標以“綠洲牌”最為常見,其中有一種方糖就是綠洲牌的。**的甜菜栽培非常發達,所以用甜菜制成的方糖也十分常見。《大唐西域記》中對此地農作物和礦產都做了羅列:

  糜、麥、粳稻、葡萄、梨、桃、杏……黃金、銅、鐵、錫……

  庫車的富庶可見一斑。

 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,當飛機降低飛行高度即將著陸時,我才親眼看到綠洲的面積有多么廣袤。從飛機上看到的綠色海洋比閱讀史書一百遍都有說服力。

  原計劃在這里停留半個小時,但實際上只有二十分鐘,依然是沒有時間體味這種匆匆的傷感。

  “好不容易遠道而來呀!”我的內心多少有些遺憾。

  從日本來到這里,確實是不遠千里。但幸運的是,連接庫車和日本兩地的紐帶并非一點兒都不存在。《法華經》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極高的地位,多種《法華經》漢譯本中,在日本影響最大的要數《妙法蓮華經》,而《妙法蓮華經》漢譯者就是出身于庫車的鳩摩羅什。

  鳩摩羅什的父親是印度人,母親是龜茲王的妹妹。他幼時曾到印度學習,成年后回到庫車,是遠近聞名的高僧。他以向東方世界傳播正法為使命,初到克什米爾學習小乘佛教,后到喀什學習大乘佛教,這樣的經歷促使他成了一名優秀的佛教傳播大使。

  4世紀后半葉,中國正處在**時代,中原地區南北對抗激烈,統治北方的霸主苻堅以長安為都城,正準備和南方的東晉王朝一決雌雄。苻堅本是藏系氏族的首長,公元383年,他率領百萬大軍南下,在淝水與東晉軍展開對峙。與此同時,為了消滅后方的威脅,他派遣大將軍呂光征討西域。

  對于來犯大軍,西域各國反應不一。焉耆開城投降,而龜茲卻拼死抵抗。到后來龜茲城終于被攻破,而此時的遠征主帥呂光卻收到了皇帝苻堅在淝水大敗的消息,他對自己的處境充滿了困惑。

  “龜茲乃肥沃之地,莫如在此自立為王。”他產生了這樣的想法。

  “不可,留此為兇,東行乃。”對于呂光的想法,鳩摩羅什提出了反對意見。

  當時,讓佛僧占卜吉兇是常有的事情,但這個結論并非是鳩摩羅什占卜所得。因為他的志向在于向東方弘揚正法,所以一旦被呂光扣留在庫車(龜茲),他的宏遠志向將畢生無法實現,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諫言。他終于如愿以償,隨著呂光向東行進。

  后來,呂光在甘肅建立了割據**的“后涼”,但卻被取代前秦苻堅而建立“后秦”王朝的姚興所敗。據說姚興是為了將鳩摩羅什迎到長安才不惜大舉進攻后涼的。當然,鳩摩羅什到長安后受到的歡迎之隆重更是不言而喻。

  不僅僅是《法華經》,凈土宗的主要經典《阿彌陀經》《金剛般若經》等鳩摩羅什的漢譯本在日本也廣受歡迎。此外,雖說玄奘譯的《般若心經》短小精悍,頗為流行,但《金剛般若經》的翻譯,鳩摩羅什的譯本更有人氣。《法華經》也一樣,雖然前人早有翻譯,但如今人們依舊將他的譯本奉為圭臬。

  這是為什么呢?是因為鳩摩羅什的譯本簡單易懂嗎?那么為什么他的譯本會是這樣的風格呢?

  鳩摩羅什是印度人和庫車人的混血兒。據說庫車人屬于雅利安人種,其語言屬于印歐語系。因此,他應該對印度語和庫車語十分精通,但他的漢語學習應該是從跟隨呂光開始的。他生于公元350年[另一說他出生于公元344年。],跟隨呂光是在384年他三十四歲的時候。401年,姚興將他迎到長安,至此,已經年滿五十一歲的他開始了真正的佛經翻譯事業。從不懂漢語開始,通過十幾年的艱苦學習,他竟然可以用漢語翻譯佛經,所以總體上他的譯文不會過于生澀難懂。

  不知道《法華經》和《阿彌陀經》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觀,這些經典極大地塑造了人的精神世界,所以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深深的緣分。由此看來,庫車和日本的緣分,并非是我有意牽強附會地拼湊在一起。此時,我想起了一句詩詞:山川異域,風月同天。

  “我還會再來的,我一定要去看看克孜爾千佛洞!”當聽到登機的通知時我這樣告訴自己。

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