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 序
作者:蕭盛 著
發布時間:2023-06-12 17:28:21
字數:1644
這是一部寫明朝生活的書,然而生活之點滴,往往亦能以小見大,看到一個國家的興亡。上至達官貴人,下至普通庶民,一言一行,一茶一飯,可窺視社會發展之規律。
看到這第一段序言,興許有心人已猜了個大概,是的,本書區別于一般只介紹古代生活,以及古人衣食住行的書,摒棄戲謔,亦不刻意褒獎老祖宗生活之富庶、飲食之豐富、福利之完善。
任何一個朝代,能在歷史上屹立數百年,自有其存在的理由。若是有一王朝,生活貧困,食物匱乏,且無福利,尚能存在幾百年,那才叫咄咄怪事。因此,好的方面,自不消說,而今人看史,則需要在古人的一言一行、一茶一飯之中,看到今天的自己,以及所生活的時代,以史為鑒,這才是今天寫史者以及讀史者真正該去做的。
本書從言行入手,一步步深入,說到衣著、吃喝、居住,能讓讀者從中看到明朝社會發展的軌跡,從初期的刻板、嚴苛,到后來的開放和浮躁。
從節儉到奢華,是一種進步,亦是一種墮落。
書中有大量的篇幅講到吃喝問題。此前,很多類似的書籍都會大加夸耀,認為飲食文化越是奢侈,就越代表我們的老祖宗會享受、肯鉆研,似乎在說,幾千年前,老祖宗們飲食尚且如此豐盛,況乎今日之我們呢?
不可否認,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進程中,飲食文化確實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,也確實融匯了諸多先輩的智慧。本書從另一個層面剖析了吃喝現象,在介紹飲食文化的同時,也能讓當代的我們認識到,吃喝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。然萬事萬物,倘若被演繹到了極致,講究極致的享受和吃喝,則是件極為可怕的事情。
從吃喝再說到旅行、讀書等文化事。文化的繁榮,能看出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。本書并沒刻意介紹明朝出了哪些經典作品,而是通過那些作品,窺探明朝前進的脈絡。
如明初只準百姓讀四書五經及《大明誥》等刻版的書,在束縛百姓閱讀的背后,是統治者想要控制百姓思想的用意,以防國家尚未穩定、百廢待興之時,各種風潮四起,不易于統治。
事實上《三國演義》在明初就有了,為何到了明朝中葉才流行?從這個角度來看,《三國演義》不僅僅是一本開創了通俗演義先河的偉大作品,更是一部掀起通俗小說流行熱潮、改變百姓閱讀習慣的著作。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,大批思想家,如王陽明、李贄等的出現,使明朝之社會,猶如**,開始涌動起來。
中國歷史上四大奇書都出現在明朝(《三國演義》《西游記》《水滸傳》《**梅》),加上醫藥學上的《本草綱目》、科技上的《天工開物》、地質勘探上的《徐霞客游記》等,都在告訴我們,那是一個偉大的開放的時代。
沒有自由,渾然不會出現“皇帝輪流做,明年到我家”的孫大圣,也不會出現動不動就拿起板斧,要去砍皇帝老兒頭顱的英雄好漢,更不可能出現徐渭、唐寅、張岱、王艮等一大批如瘋似癲,卻又留名后世的哲學人物。
旅行也是如此。明初時,等級之森嚴,令后世之人都感到可怖,普通人只能在幾里內活動,超出范圍者便要被抓去見官。到后來無論男女,全民出去旅游,不僅帶動了各行各業的興旺,也帶動了旅游指南書的暢銷。
通過本書對明朝細枝末節的描寫,對百姓生活的刻畫,能讓今天的讀者看到明朝整個社會,從思想的萌芽到文化的全面發展,從百廢待興到資本主義萌芽的初期狀態,這便是本書的特色。
此外,還有個特點,我并沒有以今人的視角去寫作,也沒有拿今時與彼時去對比。我經常看到有些書籍,拿當時的白銀與今天的人民幣比較,從而衡量當時百姓的生活水平。實際上,這種單一的比較方法,不但比較不出今時彼時生活的優劣性,還會帶給讀者一種錯誤的觀念。本書則以明朝的菜價、米價等實際物價為基礎,再根據當時百姓所從事的職業,以及月收入、年收入等,直觀地描述他們的生活水平。
盡管這樣寫很難,特別在史料的查證上十分煩瑣,但是如此做能讓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明朝人的生活。故而,在書寫的時候,我以明朝人的角度,介紹明朝人的生活。在語言方面,同樣沿襲了明人筆記小品的風格,可能會使現代讀者閱讀時產生一定的障礙,不過,只要能順暢地閱讀《三言二拍》之類的作品,便也能暢閱本書。
最后,祝大家閱讀愉快,能從本書中了解明朝社會的概貌,看到一個如火如荼的火熱時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