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孟母,擇鄰處。 子不學,斷機杼。
作者:王應(yīng)麟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12 18:14:52
字數(shù):1611
注釋
昔:過去、以前。孟母:孟子的母親。擇:選擇。子:兒子,這里說的是孟子。
機杼:織布機上用來穿針引線的梭子。
戰(zhàn)國時,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(huán)境,曾三次搬家。一次孟子逃學,孟母就割斷紡織機的布匹來教育兒子。
心解
孟母教子
“孟母三遷”的故事最早記載于西漢劉向所撰的《列女傳》中,即“孟子生有淑質(zhì),幼被慈母三遷之教”。孟子小時候,父親早早地去世了,母親守節(jié)沒有改嫁。他們家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,孟子就常常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、哭嚎的樣子,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。他母親說:“這不是我可以用來安頓兒子的地方。”于是孟母就帶著孟子搬到集市旁邊去居住。
到了集市,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。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,一會兒招待客人,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,表演得像極了!孟子的媽媽知道了,又皺皺眉頭: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??!于是,他們又搬家了。這一次,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。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、懂禮貌、喜歡讀書,做些謙讓食物遵守禮儀的游戲。這時候,孟子的母親很滿意地點著頭說:這里可以用來安頓我的兒子。于是他們就在那里長久地居住下來。孔子曾經(jīng)說過:“里仁為美。擇不處仁,焉得知?”意思是與仁相處是完美的,不選擇與仁相處,怎么能是明智的呢?這些都說的是環(huán)境對成長的影響。
現(xiàn)代社會也一直演繹著“孟母三遷”的故事?,F(xiàn)在如火如荼的“陪讀”、出國潮等現(xiàn)象就是實際的例子。為了給孩子一個有利的成長環(huán)境,父母不惜放棄家園、放棄工作,來到外地陪孩子讀書。經(jīng)濟基礎(chǔ)好的家庭會千方百計地將孩子送到國外“深造”。還有一個突出的現(xiàn)象就是“進名?!薄议L不惜一切代價將孩子送到所謂的“名?!敝腥ァT诤⒆雍苄〉臅r候,家
長就開始向他們灌輸這樣的思想:上小學要進“重點小學”,上中學要上“重點中學”,只有這樣才能進入“名牌大學”。現(xiàn)在各式各樣的學校排行榜更是讓這種現(xiàn)象愈演愈烈。固然“名?!钡膸熧Y條件和學習氛圍會優(yōu)于一般的學校,但是家長也應(yīng)該捫
心自問一下:自己是否
《孟母斷機教子圖》。孟子三歲喪父,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(yǎng)成人,并且管束甚嚴,其“孟母三遷”、“孟母斷織”等故事,成為千古美談,是后世母教的典范
也是受攀比思想的影響,為了所謂的“面子”,
給孩子平添了很多壓力呢?
“子不學,斷機杼”依然說的是孟子的故事。在孟子年齡稍微大一些的時候,有一次讀書厭倦了,他就逃學回家。他母親正在織布,見他回來,便問道“:學習怎么樣了?”孟子漫不經(jīng)心地回答:“跟過去一樣?!泵夏甘稚鷼猓陀眉舻栋芽椇玫牟技魯?,把織布用的梭子折斷,扔在了地上。孟子見狀害怕極了,趕忙問為什么。孟母說“:我織布要一根根織,一寸寸織,才能完成一匹布。你的學習也像織布一樣,只有不分晝夜才能有所成就,如今你學業(yè)未成就厭倦了,就像我剛才折斷的梭子一樣,沒有梭子,還能織布嗎?這是前功盡棄呀!”孟子聽了很受震動,從此一天到晚勤奮學習,沒有停頓。后來他拜子思門人為師,成為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者,被后代人尊為“亞圣”。同時,這個故事也形象地說明了“貴以?!钡牡览怼?br />
在我國古代家庭教育史上,母親在教育子女中的地位作用,極為顯著,孟母和岳母就是其中的楷模人物。她們重視子女教育、教子有方,被歷代人們譽為“母儀”。前人將我國古代母教概括為五個方面。一、注重言行:母親的言行將對子女產(chǎn)生巨大影響,因此,我國古代的母親很注意在子女面前的言行舉止。二、注意環(huán)境:《顏氏家川》中說:“人在年少,神情未定,所與款狎,熏漬陶染,言行舉動,無心于學,潛移默化自然似之”。小時候所受的環(huán)境影響,會自然而然形成品德。三、反對溺愛:古時強調(diào)母親不能對子女嬌慣溺愛。“慈母敗子”成為古代母親的座右銘。四、寓教于喻:古人特別注意在教育兒童中運用比喻的方法,生動形象地說明某些道理。五、教子清廉:進入仕途是古代絕大多數(shù)知識分子的選擇,我國古代的母親教訓他們的為官清廉,不能憑借職權(quán)貪污受賄。這在現(xiàn)在社會依然有非常積極的意義。